时间:2024/8/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淮海晚报杨絮别名毛白杨花絮、大叶杨花絮,树毛子杨树果实将要成熟时果实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你就会遇到这些情景这样还有这样这里有个好消息不开花结果飘絮的雄株意杨兴起了最近涟水县大东镇施洼村的孙中健,颇有些忙碌,“一批批的,过来打听我的苗卖不卖,多少钱。”在他流转的九十来亩的林地边,孙中健很是得意,“暂时还不想卖,也不愁卖,等到春天的时候再说吧。”从今年4月份开始育苗,一株种苗,就能扦插成七八棵树苗,“你看看每棵树苗至少有3厘米粗,达到了大苗造林标准。像我这样的大苗,热得很,想要的人很多。”粗粗地预估下来,开春后至少赚上十几二十万,孙中健现在想着来年再流转一百来亩地,扩大种植。意杨种植大户的生意经意杨苗培育是施洼村传统产业,有30多年的历史。孙中健种植意杨也快有30年的经验了,但把流转来的九十来亩地上,全都种上雄株意杨,却是从今年才开始的。“一开始心里真不打底。”孙中健回忆说,在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今年3月他从白马湖农场雄株意杨苗圃基地,引进了一批种苗回来扦插。“一棵种苗五六块钱,能扦插七八棵。”孙中健说,带着家人和一些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将引进的种苗种植在了地里,一亩地株。半年多的精心培育下,这些雄株意杨不断地给他们惊喜,“发芽率高、长得壮,你看看都已经长得快有5米高了,三四厘米粗。”这些雄株意杨吸引了周边宿迁、盐城、连云港市县的采购户纷纷上门询价,“一株都出到了七八块钱。”但孙中健并不急着现在就定下协议,“过了冬,等到春天再说。”看着满眼长势良好的意杨,孙中健盘算着再多流转一些土地,“半年下来,技术掌握了,我准备明年扩大到亩。”孙中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明年不准备再去进种苗了,试着拿一部分现有的苗做种苗,继续扦插,“成功的话,我就可以年年自产种苗,不断扩大种植,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准备等亩地需要的种苗定下来后,再决定卖多少株。万一开春后价格下降呢?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孙中健憨厚地笑着:“我6块进的种苗,到时候即使6块钱卖出去,也还能赚上十几二十万。再说现在雄株紧俏得很,不愁卖。”三大国有苗圃保雄株意杨推广雄株意杨不愁卖,孙中健的自信很有道理。“作为平原少林地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美洲杨等意杨品种作为一种产业被引进过来,在增加林业面积的同时,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淮安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薛同良介绍,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大范围引进的雌株意杨开始开花结果,一到春天果实随风飘散,“飞絮”成灾,群众深受其害。为了抑制杨絮乱飘,近年来淮安大力推广其他树种进行替代意杨。但意杨因为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管理方便等优点,很多农民依然将其视为造林致富的首选,替代意愿不强。“用不开花结果飘絮的雄株意杨进行替代,农民的接受的程度会不会更高呢?”薛同良告诉记者,出于这种考虑,淮安市林业部门加大和高校的科研交流,从年起引进了一批雄株意杨品种进行培育推广,“为了能在推广中保障苗木品种,我们还在淮阴区、洪泽区、白马湖农场建立了三个国有苗圃基地,每年至少提供50万株雄性意杨。”“供不应求,每年开春培育的种苗、苗木都被抢购一空。”淮阴区苗圃基地负责人孙建中说,前来购苗的不仅有市内金湖县、洪泽区、涟水县的,周边宿迁、盐城、连云港的采购户也都蜂拥而至,“用来成片造林、或是购买种苗培育。”大东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意杨苗培育是施洼村传统产业,施洼村委会牵头引导农户培育杨树雄株系列,目前已有30余户农户建立了培育的苗圃,根据植树造林工作需要、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和结合施洼村实际,在年度,施洼村将继续扩大杨树雄株系列的育苗规模,同时在新品种引进上下功夫。把育苗这一传统产业逐步转变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融媒体记者何剑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huzx.com/jhxzfou/136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