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湖县 >金湖地名文化
时间:2017/9/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鹿头夕照

鹿头夕照”景区在距大冶市区南3.5公里的鹿耳山,与龙角山相望,南交胡云山,西接宋家山,北连道人山,主峰海拔米。山形似熊耳虎头,从县城望之如鹿,昔人有赋云:“有山碧立,特地衙参,餐彼秀色,谈此夕岚……闪鸦背之斜照,依龙角而遥攀。”山下有大泉潭,小泉潭。

每到傍晚,太阳将要落山之时,金色的夕阳照在鹿头上,闪耀出朵朵金黄色的梅花,此景十分独特。故此成为大冶八景之一。

走马巷的来历

该湾原名墨林庄,因始祖之图公玄孙承锦公乃文墨世家,书香门第,所以由此得名,后又改名走马巷,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原来,承锦公不但学问渊博,还懂得风水阴阳。他发现庄前的巷口风水好,地下水长流,路面长年不干,于是在巷口打了一口水井,取名“牛巷口”。

乾隆三十七年,因檊公考上“岁进士”。报马送喜报时,由于口渴,走去水井饮水,天有不测风云,报马站立之地突然下沉,马匹被淹死水井中,后来檊公为纪念这事,将牛巷口改名走马巷。天长日久,外人将走马巷误认为是本湾名。

官渡口的来历

相传明万历年间,在海螺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姓冯名颛昌,靠摆渡维持生活,因为那时从海螺山到大冶县城全是湖,要靠渡船过湖。当年,阳新县和大冶县“跑马分县界”,阳新县县令是搭乘冯颛昌的船过湖跑到大冶县衙的,由于阳新县令的工巧心计,海螺山就自然属阳新县管辖了。

有一天,阳新县令视察海螺山时,又在渡口看到了冯颛昌,问:“老人家贵姓?住什么村?”冯回答:“姓冯,只我一家,就在渡口附近,也没有庄名。”县令说:“好吧,赐你一个庄名,就叫‘官渡口庄’吧。”随即叫人拿来纸笔,写了“官渡口庄”四个大字。冯颛昌请来石匠,勒碑渡口。从此,官渡口庄之名就传了开来,该湾现已发展到50余户,多人的自然湾了。

四斗粮的来历

关于四斗粮的地名有两种传说:

(1)相传这里有一丘田块面积四斗,耕者以二亩为田,二亩为地,年交租锞四斗,故名四斗粮。

(2)传说现四斗粮地段有一块良田四亩多,其田的主人因有亲戚在清代县府做太守,因亲戚关系取消其田亩税费,主人到处宣扬,以显示其有后台。此事传开后,当地人管其叫四斗粮,以表示愤恨。此地因其事得名,后来到此地居住做生意的人多了,房子建得多了,便叫四斗粮街。

官渡口的来历

相传明万历年间,在海螺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姓冯名颛昌,靠摆渡维持生活,因为那时从海螺山到大冶县城全是湖,要靠渡船过湖。当年,阳新县和大冶县“跑马分县界”,阳新县县令是搭乘冯颛昌的船过湖跑到大冶县衙的,由于阳新县令的工巧心计,海螺山就自然属阳新县管辖了。

有一天,阳新县令视察海螺山时,又在渡口看到了冯颛昌,问:“老人家贵姓?住什么村?”冯回答:“姓冯,只我一家,就在渡口附近,也没有庄名。”县令说:“好吧,赐你一个庄名,就叫‘官渡口庄’吧。”随即叫人拿来纸笔,写了“官渡口庄”四个大字。冯颛昌请来石匠,勒碑渡口。从此,官渡口庄之名就传了开来,该湾现已发展到50余户,多人的自然湾了。

余楚台的来历

传说东方朔在出仕前,曾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当他游到大冶灵峰山时,看到这样一座独立山峰时,不走了。就在山上的一个大石洞中住下来读书。闲暇之余,他到山下的讲堂畈结庐讲学。由于东方朔的到来,地方上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有文化的谈今论古,连普通百姓也喜爱学唱各种地方戏剧。楚剧、汉剧在乡村盛行,传唱楚剧的村庄很多,就在讲堂畈东边的余姓村子,就有一个很象样的楚剧传唱台。据传这个戏台存在了八十多年,后来这个湾子就改名叫余楚台了。

鲤泥湖的传说

鲤泥湖它的原名叫鲤鱼湖相传,显浩祖的孙姑娘在出嫁时,大闹大哭不肯上轿,几个婶娘上前劝说都无济于事,总是哭说嫌嫁妆太少,婶娘们和嫂子把嫁妆翻了个遍,觉得样样都有,好像不缺什么,到底差什么呢?人们猜不着,摸不透,于是向显浩公汇报。

显浩公沉思良久,突然“啊”了一声,似乎明白了什么,因为显浩公生了五个儿子,没有生育姑娘,把孙姑娘当成掌上明珠。于是当即作出如下决定,把儿子们叫到房里来,向大家宣布说:“孙姑娘平素爱吃鱼,现在要上轿了,哭着闹着嫌嫁妆太少,我打算给她加一样嫁妆,送她一碗新鲜菜,那就是把鲤鱼湖的鱼作为嫁妆送给她,鲤鱼湖的泥仍属我们,待她百年以后鲤鱼湖的鱼也都收回。”于是把“鲤鱼湖”改成“鲤泥湖”,“鱼”已作了陪嫁,只剩下了“泥”,“鲤泥湖”的名字相传至今。

“鲤鱼湖”改成“鲤泥湖”,一字之改,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显浩公的智慧和睿才。

铜绿山的历史典故

铜绿山位于大冶城关西边五公里处,山高约米左右,方圆约2平方公里,铜绿山原名下青山,南唐李煜在此开矿时就有“青山场院”“大兴炉冶”之记载。后来因为山上每逢雨后,满山都出现很多晶莹剔透的小颗粒,在太阳的照耀下绿光闪闪,它就是孔雀石,山上的土全是铁红色,因此改名铜绿山。

一到春夏之际,山上开满了铜草花,呈现出一派山花烂漫,景色宜人的美丽风光,铜山村青山庄就座落在铜绿山脚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铜绿山进行大肆勘探,六十年代正式成立铜绿山铜铁矿大肆开采。四十多年来,山上山下坑采露采齐头并举,把下塘湖填成了高山,把山青林密的铜绿山挖成了一个大坑。

姜硚的历史典故

传说,宋,岳飞曾屯兵于姜硚,采矿于龙角山,(龙角山现存有岳飞洞),冶炼于燕儿伏樑(地名),现存有大量矿渣。此时并不称姜硚,乃是多姓群居之地,现仍有张、田、石、刘、陈等杂姓同居,主姓左氏是“江西填湖广”时,左公耀澄于元,皇庆六年(公元年)由江西丰城丰园里携眷一路游学至姜硚,衍生为数百烟户,百余家货站店铺,商号钱庄,此地乃是南通湘、赣,北贯河、汉的交通要道,商贾人流如织,却断于一水,初设跳石为渡,但时遭洪水淹没,元初(公元年)时有甲人姜维远,维征兄弟佣工数千,凿石砌成三洞石拱桥,因地之势,因硚之便,渐集成此一方之集市,后人为纪姜公之德,故以其姜姓名硚,又以硚名镇,始称姜硚,上街一百二十余丈,下街一百三十余丈,石板街由州同左联甲捐修《大冶旧志集成》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huzx.com/jhxtianq/4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