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记忆:金湖县老党员事迹展 建党95年,波澜壮阔。红军长征,风雨兼程。老革命、老党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财富,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金湖县地处淮安、扬州、安徽滁州两省三市交界处,革命战争时期隶属于淮宝抗日根据地,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党组织的影响、发动下,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革命年代,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始终忠诚于党;和平年代,他们心系家乡,投身建设,不计个人得失,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建国前老党员。 他们向世人展现出老一辈共产党人信念坚定、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本色精神,虽穿越岁月,仍历久弥新,是今天共产党员对标找差的镜子、砥砺前行的旗帜。我们记录下老党员的“红色记忆”,追寻老党员的“坚毅足迹”,就是要点燃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激情,牢记“四个意识”,传承“红色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全面建成“强富美高”新金湖传递正能量、凝聚新动力。 从金湖走出的英雄模范——记建国前老党员高胡高胡,年出生,原名高长湖,字白浪,银涂镇高沈村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年7月参加新四军,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年5月,新四军兼华东军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展‘高胡运动’的号召”,号召全军的医务部门工作同志、医务工作者们,向高胡学习。高胡被誉为“华东医务工作者的旗帜”。 68年前,新四军兼华东军区政治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胡运动”,此时主人公高胡年仅20岁,医院的一名普通医务员。建国后,这位从金湖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在省部级领导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少年士兵到“华东医务工作者的旗帜”年,高胡出生在宝应县第七区蔡花乡高沈村(现金湖县银涂镇)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母亲产下他时见其又小又弱,以为会夭折,就把他丢在房子的角落。然而第二天却见到他仍活着,才喂养他,使其活了下来。这种出生伊始就带有的顽强,在他后来的人生经历中随处可见。7岁时,高胡成为众兄弟姐妹中唯一去私塾念书的人,父辈们因为不识字受过欺侮,希望他能成为有点文化的人,不再受人欺骗。然而12口人的大家庭,只靠两三亩地维持生计,丰收年尚能勉强糊口,荒年时就要艰难度日。对于这样的家庭,供一个孩子读书极其困难。为了筹学费,他的母亲就把家里换油盐的鸡蛋拿去卖了换钱。有一年洪水泛滥,大圩堤坝决口,生命安全受到洪水威胁时,高胡的母亲仍划着一只大木盆,风雨无阻,冒着风险给他送饭,让他坚持读书。 年,13岁的高胡应征入伍参加革命,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进入部队不久后高胡开始学习医护,在医护班边干活边学习,迅速成长。年,年仅15岁的高胡加入中国共产党,医院任医务员,在涟水城北的高沟接收保卫战中的伤员。高胡在那里度过了四十多个日夜,每天平均工作17到19个小时。医院利用战斗空隙,召开群英大会,总结自卫战争以来的创模运动,高胡被选为全院的特等模范。 年莱阳战役中,高胡荣立二等功。4月,华东医院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开展创模运动”的成绩,并决定在全军开展学习高胡运动。5月12日,山东《大众日报》刊载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关于开展“高胡运动”的号召。新四军和山东军区树他为“华东医务工作者的旗帜”,号召“全军医务部门工作的同志,无论前线后方,不分工作职别,都要以高胡为榜样,向高胡学习。”军卫生部、军卫政治部响应军政治部的号召发出了指示:“高胡同志的确是我们今天所发现的最杰出的革命医务工作者,是年轻优秀的共产党员,又是一贯埋头苦干的无名英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全面俱优的历史模范。”开展“高胡运动”的热潮在华东全军掀起,运用各种形式进行了宣传。年7月1日,医院在庆祝党的生日大会上,宣布高胡立特等功,表彰高胡在大转移中治疗伤员所取得的成绩。同年10月,由大众日报社、新华社华东分社编印的《中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华东战场第一年》画刊中《人民的功臣,人民的光荣》一栏上,登载了6位华东战斗英雄、模范的名字和照片,其中有高胡,在高胡的照片下印着“华东医务工作者的旗帜高胡同志”14个字。在开展“高胡运动”的高潮中,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来到医院,以高胡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剧本、歌曲,并为高胡画了像。其中歌曲《特等模范高胡同志》流行较广,在医院几乎人人会唱。 图为:中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华东战场第一年画刊中“人民功臣、人民光荣”一页 同事眼中:苦干实干的“拼命三郎”“上班最早,下班最迟”是医务班人员对高胡的评价。每天都是在病房里,有时事情忙,饭都来不及吃,有时一天只吃一顿或两顿,有时一边走一边吃,只为省下时间医治患者。医务班的沈星说:“高胡带头苦干,主动帮助别人的精神非常好。第一次我值班,做特别护理。病房太脏,他主动去干,感动得我也马上去干起来了,把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是什么都去干的,从不在分工上计较。工作忙的时候,他能够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伤员随叫随到,而且事情都能够做好。他既忙医疗工作,又帮助做护理,动作又快又好。” 图为:年高胡与爱人陶平同志的结婚照 伤员心中:离开了高胡我可能会死“棉衣给伤员盖,油布给伤员垫;人也好,做东西也好吃;伤员一叫马上到。”这些都是伤员眼中可爱可敬的高胡。有一次他正在有事,病房叫“伤员流血了”,他很快就跑过去把血止住了。因那个伤员伤到了动脉管,流了很多血,迟一点抢救就有生命危险。一位住在七号病房的伤员对自己的伤势极为悲观,想要自杀,高胡去向他解释,诚恳地表示对他的伤势完全负责,打消了那个伤员的顾虑。伤员对高胡说:“你这样讲我就放心了,我的伤就交给你了。”有些伤员需要转院,十分的不舍,有一位同志甚至从担架上爬下来哭诉着说:“离开了高胡我可能会死”,不愿意离去。高胡默默地替他擦着眼泪,盖好被单,依依不舍地惜别。伤员们对高胡这种真挚的情感源自于高胡对伤员全身心的关爱和照顾。 身边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伤员最多,工作任务最繁忙的时候,白天没有时间学习,高胡就晚上挤时间。他每天都要到凌晨时分才睡觉,不是看书就是写点东西或是记日记。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工作还是干得起劲,从没有感到厌倦。他这种艰苦的学习精神影响了全班的人。有两个夜晚,他坐在一个脑膜炎与肺出血的病人旁边看书和记日记,一边安慰伤员,一边学习,使伤员深受感动。高胡同志学习不是自私的,只要别人有问题问他,就都会无私地教授,并主动帮助别人去学习。他把帮助别人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在日记中他写道:一、帮助他们学习、订本子;二、找黄惠荣谈话并给他元,买纸学习;三、帮助他人整理文字材料,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样的良好习惯一直延续到高胡同志离休以后。 图为:学习高胡的歌曲 长按新疆治疗白癜风医院苯酚的用途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huzx.com/jhxjtong/9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