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丁金香与养父的合影)

导言:他,12岁父亲去世,为了照顾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机遇;他,明知对象身患绝症,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她结婚;他,曾经开了家小商店,由于地理条件好,生意红火却不安于现状;他,人到中年,志比天高,关闭商店,学放电影,开办淮安地区唯一一家私营影院;他,妻子病逝,竟然一夜之间白了头,驼了背……

他谢绝知青美女,与绝症女孩一见倾心

丁春怀口述 丁金香整理

A 少年得志任“书记”

爷爷的离世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团,父亲说爷爷退伍回来,便被安排给生产队放牛、看牛房。爷爷去世的那天晚上,工场上好几个人看到爷爷举止古怪,一边跑一边喊着口号“一二一”围观的人都说:丁老头撞了邪气,在工场上发疯呢!

父亲生气地拉上爷爷回家,爷爷不依不饶,嘴里念叨着:我的兄弟们吃了国民党部队的亏,我得去给我的兄弟们报仇!一到家,便翻箱倒柜地找出整洁的旧军装穿上,没等家人明白怎么回事,倒在床上便停止了呼吸。

奶奶哭得死去活来:这一大家子,让我这个妇道人家怎么过哦......父亲看看大妹妹搂着两个弟弟哭鼻子抹眼泪的,再瞅瞅痴呆的小妹妹在一边跳大神似的,念着“吃吃饱......”12岁的父亲一下子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跑到老师家说再也不上学了,他要养家糊口。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父亲勉强算了半个劳动力。农闲时,父亲便和同村的叔伯辈远走他乡,在江西的毛竹山做苦力赚钱。

16岁那年夏天,奶奶让父亲去金北亲戚家帮着干一天活,原本亲戚是留父亲过夜的,但父亲牵挂一家老小,饭也没吃便往金湖赶。偏巧没赶上渡船,血气方刚的父亲想也没想,就一个猛子扎下了水,一门心思游到河对岸。游至河中央,水流湍急,一阵风浪将父亲打进旋涡。轮渡上的人们眼见着河面上的身影消失,正在唏嘘感叹时,父亲又出现在了河面上。人们欢呼起来,有位好心人喝令船老大停船,将父亲救上了船。

人们都惊诧父亲是怎么游出旋涡的?父亲气喘吁吁地谢过大家,说:“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如果我甘愿随波逐流,必定死路一条。”一路交谈,父亲的家庭遭遇和机智勇敢得到了好心人的赞赏,原来他竟然是官塘公社现任党支部书记。没多久,父亲被破格录用到官塘公社做了通讯员。为了节省下粮食给兄弟妹妹们,父亲晚上通常都是饿着肚子睡觉。年,父亲凭借贫下中农、革命烈属等根正苗红的先决条件,且嘴上功夫及笔杆子都有一套,被委派到“五七”干校做了团支部书记。

然而大集体挣工分的年代,家里没有男劳力顶不了事,一年到头的辛苦仍然维持不了生计。尽管父亲在家里、“五七”干校两头疲于奔波、努力,却始终也挣脱不了贫困的帽子。为了便于照顾小弟兄、痴呆妹妹,减轻奶奶的精神负担,父亲思索再三,脱离了“五七”干校,回官塘卫东村做了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

B舍弃知青美女,与绝症母亲一见倾心

年轻帅气的父亲是许多姑娘心仪的对象,包括下放农村的知青。父亲隔三差五的就能收到姑娘们送的礼物,本村姑娘送布鞋,知青则送毛线衣、围巾、钢笔等。当地的姑娘家里收不到彩礼,断然不会潦草地嫁了姑娘。无奈何,父亲家境贫困,屡次因付不起彩礼,而导致婚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耽误。追求父亲的几个知青并不计较父亲的家境,好像约好了似的,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希望父亲能够一起回大城市。面对一往情深的知青,父亲婉言拒绝。家里的兄弟以及痴傻的妹妹,他实在放心不下。

后来在好事者的介绍下,父亲与母亲相亲,一见倾心。父亲明知母亲身患绝症,却不顾亲友的劝导,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她结婚。新婚第二天,奶奶便狠心分了家,给父母亲的“财产”只有半升米和三捆穰草。当晚,父亲便带母亲一起住进了老虎塘(水库)怀里的窝棚,一住就是几个月。在父亲的努力下,砌了三间土坯茅草房,母亲很知足:好歹有个家了!

年的春天,父母亲抱养了襁褓中的我,瘦弱不堪、满手满脚都是冻疮的我成为了父母亲的希望与期盼。父亲更是把我当宝贝一样宠着、爱着,真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记忆中的母亲时常流鼻血,吃药、打针、挂水、住院更是家常便饭。俗话说:家有金罐银罐,就是不能有药罐。父亲毫无怨言,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即使跪着,也要走下去。母亲虽说是村民口中的药罐子,却也是位居家过日子的好女人。精明的母亲把家操持的红红火火,一日三餐,各式时令蔬菜都是自家地里长的。

尽管母亲节衣缩食,能从牙缝里抠出一些钱,然而杯水车薪,一住院便花光了。父亲二话不说便央张三求李四,四处借钱,医院卖血。坊间都传说母亲的病活不了多久,可父亲从未放弃过,为了母亲四处求医问药,甚至道听途说一些偏方,想法设法总得弄来试一试。如此用心,一次又一次将母亲从死神的身边夺回来,而母亲,凭着坚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持久战。

C从“店老板”到放映员

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外公因落实政策得以平反,我和母亲是“秃子跟着月亮沾光”,在年转了定量户口。经官塘公社领导研究、综合考虑,便贷款给父亲在卫东村开了家小商店。由于地理条件好,十里八乡、包括安徽人都来采买生活用品,生意红火自不必说。

家境得以改善,母亲的病看起来也大有好转,当医院复查,曾经断言母亲十八岁捱不过来的知名老中医很是惊讶:你这人还活着呐?没有一个肝硬化病人能活这么久的,你简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母亲回来和我说这些话时,幼小的我心灵是震颤的,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孝顺双亲,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记得当时父亲摸着我的头对母亲说:再难,不能委屈了咱的孩子,有了你们,我们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父亲起早贪黑,田间地头、家里家外劳碌的身影定格成为我童年的记忆。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此后,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年届不惑之年的父亲,眼看着好多老实巴交的村里人成了万元户,再也坐不住了。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他四下联络“五七”干校的同学,多方打听时事政策。一次在外吃饭回来,父亲乘着酒兴,和母亲商量着关闭小商店,把资金抽出来开办私营影院。母亲思忖再三,终究敌不过父亲的夸夸其谈。想着父亲的同学都在县里政要部门,能支持父亲,断然是错不了的,便同意了。得到母亲的支持,于是父亲放开手脚,关商店,做贷款,学技术,于年成立了淮安地区唯一一家私营影院。逐步走上富裕道路的村民们,无论红白事都会请父亲去放一场电影助兴。那几年,父亲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春天。

D妻子病逝,父亲一夜之间佝偻了脊背

电影风靡一时,随着经济搞活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相当一部分人富裕了,小家电、电视逐步落户寻常百姓家。而父亲一手打拼的电影院门可罗雀,与往昔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母亲的心事也越来越重,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我在县城读初中三年,母亲几度病重住院,却极力让父亲隐瞒病情。我几次逃学回家看望母亲,都被骂了回学校。父亲总说家里有他,让我不用担心,而父亲双鬓间的缕缕银发以及母亲的呻吟始终是我胸口的隐痛。

年寒假,我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身边,给她按摩、讲故事。母亲休息时,依稀听得奶奶说家里空了一屁股债,数目多少,我不得而知。只知道父亲白天四处打零工,晚上做篾匠,有时候穿着皮衩下水摸鱼卖。每天所得大小不等的纸币,晚上回来一一数给母亲。母亲隔三差五地将零币兑换成整钱,小心折叠好,用手绢裹了一层又一层揣在兜里。

12月25日晚上,父亲第一次有空回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饭,他给母亲做了爱吃的胡萝卜饭,菠菜猪肝汤。那晚母亲吃得比往日多半碗,和父亲一直夸我孝顺、懂事,还让我拿了镜子给她梳头。母亲梳头的神情令我终身难忘,谁能料到那是母亲面对我的最后的笑容。父亲握着母亲留给他的一沓十元纸币,失声痛哭:“淮美——”。

年仅三十六岁的母亲带着“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的坦然和淡然,离开了她深深眷恋的家。母亲的病逝,给了父亲致命的打击,一夜之间,父亲白了头发,佝偻了脊背。从此,我和父亲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娱与温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那老屋的笑声,一如当年。一抹忧伤漫过心岸,缠绵成思念双亲的泪……(注:丁金香为丁春怀之养女)

丁春怀大事记:

1、年9月25日出生

2、年,父亲离世,远赴江西做苦力

3、年,任金湖县官塘公社的通讯员

4、年,任“五七”干校团支部书记

5、年,当生产队长,同年与高淮美结为连理

6、年,因妻患绝症,抱养了女儿

7、年,为生计,在村里开商店

8、年,开办淮安地区唯一一家私营影院

9、年,妻高淮美病逝,年仅36岁

10、年8月11日,因癌症医治无效离世,享年65岁(注:谨以此文祭奠父亲去世五周年,以慰父亲再天之灵!)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huzx.com/jhxjtong/969.html

------分隔线----------------------------